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的夸奖。来自企业、院校与群众的诚挚感谢,正是对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最生动注脚。

“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一流的营商环境,就像一方深邃的活水、一座坚实的城池,滋养企业成长,吸引人才汇聚。在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正以专业、高效、温暖的服务,默默耕耘着这片发展的沃土,让每一位技能人才安心扎根,让每一家用人企业放心发展。
主动服务,做院校招生的“护航员”
“贵单位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为我校招生公平公正提供了坚实保障。”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在感谢信中这样写道。
在今年该校单独招生考试的关键阶段,90多名考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亟待核查。时间紧、任务重,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的工作人员主动对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全部证书核验工作,确保了招生工作的规范透明。
这不是一次孤立的服务,而是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将“管理”转变为“护航”的常态。把服务做在前面,把问题想在前面,让教育的公平性在严谨的工作中得以彰显——这正是优化营商环境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实践。
排忧解难,做群众身边的“贴心人”
“你们负责的工作态度,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服务的温度。”焦作市民杨先生的感谢信,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因历史原因,杨先生考取的汽车维修工高级工证书未能及时录入系统,直接影响了他的职业晋升。一个电话,一次申请,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工作人员耐心指导、高效协助,很快让他的证书在人社部网站“重见天日”,他甚至没来郑州,便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从“无法查询”到“顺利可查”,改变的不仅是一个技术状态,更是一个技能人才的职业命运。这份“贴心”,换来的是群众发自内心的“夸奖”,衡量出的是营商环境的真实“温度”。
精准赋能,做企业发展的“助推器”
面对某央企驻郑企业42名技能人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上网难”的困境,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的工作人员没有坐在办公室里等汇报,而是直接走进企业生产一线。
通过该中心工作人员实地调研,现场“把脉问诊”:查网络、看数据、座谈交流,面对企业提出的“数据格式不统一”“接口标准不明”等技术困惑,通过现场演示、绘制逻辑图、明确时间表……一套精准的“组合拳”,迅速打通了数据壁垒。
“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用专业与责任为我们保驾护航!”企业由衷感叹。从“卡壳”到“畅通”,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展现的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城强则贾兴”的责任担当——让企业心无旁骛谋发展,正是营商环境优化的核心要义。
擦亮招牌,服务永远在路上
感谢信来自不同主体,却共同指向同一个结论:良好的营商环境,体现在每一次高效审批、每一次精准帮扶、每一次暖心回应中。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用实际行动证明:优化营商环境,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体现在解决一个个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融入在服务一位位市民、一家家企业的细节里。“水深则鱼跃”,当服务的“活水”愈发深邃,创新的“鱼儿”自然欢腾跳跃;“城强则贾兴”,当发展的“城池”更加坚固,投资的“客商”必将纷至沓来。在这条没有终点的优化之路上,郑州市职业技能鉴定评价中心将继续用真情服务擦亮营商环境的“金招牌”,让“金杯银杯”与百姓口碑同频共振,为郑州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高新) |